政策文件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部署,根据《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决定启动第二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遴选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20
2024/09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根据《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上海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沪教委德〔2023〕17号)要求,进一步推进上海学校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经学校申报、材料评审、专家评议等环节,确定2023年度上海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门、教学名师40名、示范团队117个。现将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1-3)。
11
2024/07
  2024年,上海高等教育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着力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龙头作用,为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1
2024/05
上海市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昨天召开,市委副书记吴清和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31
2023/1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沪教卫党〔2020〕186号)要求,进一步推进上海学校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经研究,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决定组织开展“2023年度上海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提升行动”。
24
2023/05
示范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师:李曦
1624人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教师:展爱云
1332人
理学院
教师:涂晓斌
2724人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教师:张建辉
1380人
研究成果
“综合艺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张一伦
《综合艺术》是一门为期六个学期的音乐学专业限选课程,从大二开始。该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教师授课、学生练习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和艺术修养。它包括以下特点:首先,学生必须在大一完成《声乐、器乐专业小组课》和《视唱练耳》等音乐基础课程,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为期六个学期的课程允许学生逐步提高演奏和表演技能,同时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此外,学生将深入研究音乐与社会、文化和伦理的联系,思考音乐对社会和道德的影响。另外,这门课程六学期的持续时间培养学生协作和团队精神,强调共同合作的重要性。最后,学生将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通过这六学期的学习,学生将提高音乐技能,培养音乐素养,思考音乐与社会和道德的关系,以及加强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未来的音乐职业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外铁路文化之旅”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孟冬梅
《中外铁路文化之旅》是交通领域的通识文化课程,是翻译专业的必修和英语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体系立足“思政+育人”目标,多角度深挖思政元素,以“讲中国铁路故事-发中国铁路声音-传命运共同体理念-育家国情怀、民族担当意识”为主线将思政元素节点化,通过实施“线上+线下+实践”多模态的的“课-赛-践-研”培养路径,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及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的能力,提升未来专业发展所需的学术和职业素养。课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铁路相关话题,例如中外铁路发展历史、车站文化、铁路精神等,开展铁路文化通识教育,扩充铁路文化相关英语词汇及语用知识,增加学生的社会、文化、科学等基本常识;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文化风貌,拓宽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为将来在国际交流中学以致用奠定基础。
“高速动车组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张海
高速动车组是高速铁路的主要运营车辆,高速动车组技术对于从事轨道交通行业的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内容主要包括高速铁路和高速动车组概况、动车组的总体及主要参数、动车组转向架及主要部件、动车组车体、动车组车端连接装置等。 课程以交通概论、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车车辆工程为基础,让学生对高速铁路及高速动车组的发展、相关技术路径与规范有所了解的同时,能掌握高速动车组总体与转向架技术、制动技术、牵引传动技术、运行性能等知识,了解相关技术标准及知识产权情况,理解各主要结构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培养具有责任心、爱国情的新时代高质量专业人才。
“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韩胜娟
《运筹学》是现代管理学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针对经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建模、求解,在创建、探索、优化之中,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或较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实现正确决策和有效管理。这既是一个创新创造、探索改进的科学研究过程,又是一个持续突破和完善、优中寻优的自我提升过程,融知识性、实践性、挑战性、趣味性、获得感于一体。通过科学设计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过程和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参与这一过程,达到培养学生寻优创优、主动探索、追求创新的科学精神,实现“思维养成、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课程育人目标。
名师简介
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